交流·互鉴丨穿越1600年来见你!春节约会敦煌展打卡指南!
河西走廊
不仅创造了丝路传奇
更是佛教东传的必经之路
在丝绸之路的商队中
来自西域和天竺的僧人
带着敬畏与信仰
在险峻的山壁上开山造窟
甘肃石窟
守望着长河落日、大漠孤烟
也收藏着文化中国,千年历史
甘肃石窟
甘肃省位于我国西北部的黄河上游,地形东西狭长如天然走廊,是陆上丝绸之路的要道,也是佛教从印度经中亚向东传播的必经之地。甘肃现存石窟寺170余处,分为河西、陇中、陇南、陇东四大石窟群。自4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洞窟修建历经一千六百多年绵延不衰。
这里曾历经汉、鲜卑、吐蕃、西夏、女真、蒙古、回鹘等各民族政权交替统治,不同文化背景、身份各异的人们开窟造像,创造了恢弘的石窟建筑、雕塑与壁画作品。犍陀罗样式,笈多印迹,龟兹风格,凉州模式,中原意韵,北方气象,梵语密咒,灵谷仙寺,风格各异的佛教艺术形式随时光流转,散布于甘肃的山水之间,异彩纷呈,熠熠生辉。
甘肃石窟创始年代早,开凿延续不断,形成脉络相连彼此呼应的佛教石窟艺术长廊,体现了中国佛教艺术产生、兴起、发展、繁荣、衰落的过程,是中国石窟艺术最全面、最完整和最具代表性的宝库;是研究中国佛教传播、民族文化发展、古代文化交流及佛教艺术史弥足珍贵的资料。
甘肃石窟分布图
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
敦煌石窟
无疑是其中代表
▼
敦煌石窟见证了佛教作为外来文化融入中国的过程,也记录了其在中国古代社会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中国化的佛教具有圆融、实践、思辨、和谐等人文内涵,而其宗教精神中的慈悲、奉献、自觉、善行、利众等意旨,具有助益个人与社会生活的现实意义。莫高窟,在时间的沉淀与文化的交汇中不断洗练升华,传承着佛教哲学与宗教内涵,并在多元文明的交融中不断吸纳精华,积淀成灿烂的艺术宝库。
敦煌石窟艺术包含着现实与信念,兼具生活与信仰,汇聚智慧与虔诚,古人以信念为指引,以华丽庄严却不失灵动飘逸的笔触,在壁面上描绘人类精神的归宿。
敦煌石窟,是敦煌及周边地区石窟之总称,现存近千个洞窟。包括敦煌市莫高窟、西千佛洞、瓜州县榆林窟、东千佛洞、肃北县五个庙石窟等。这些石窟虽规模悬殊,但风格相似,脉络相承,因此统称为敦煌石窟。
北石窟寺
北石窟寺外景
北石窟寺开凿于北魏永平二年(509年),由泾州刺史奚康生创建,经西魏、北周、隋、唐、宋、元、明、清各代不断开凿。
北石窟寺周围山崖石质属白垩纪黄砂岩,砂质均匀,胶结性较好,易于雕刻。造像以北魏和唐代最为精美,造像中的佛传、本生故事等多采用浮雕形式,佛、菩萨以半圆雕为主,具有明显的中原传统造像艺术风格。
麦积山石窟
麦积山外景
麦积山石窟是世界文化遗产地,与敦煌、龙门、云冈并称“中国四大石窟”。
麦积山石窟开凿于悬崖峭壁之上,窟龛之间以凌空飞架的栈道相连,上下多达14层,蔚为壮观。因其栩栩如生的泥塑造像,被誉为“东方雕塑陈列馆”。
炳灵寺石窟
炳灵寺石窟外景
炳灵寺石窟始建于西晋初年,后经西秦、北魏、北周、隋、唐、宋、西夏、元、明、清等时期不断营建,是一处汉、藏艺术风格结合的石窟群。
其中第169窟第6龛有西秦“建弘元年(公元420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 的墨书题记,是迄今为止中国现存石窟中有明确纪年的最早造像题记。
天梯山石窟
大佛
天梯山石窟第13窟
唐代(618年—907年)
天梯山石窟创建于东晋十六国北凉沮渠蒙逊时期,由高僧昙曜主持开凿,经历代开凿,距今有1600多年的历史。天梯山石窟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也是我国开凿最早的石窟之一,在佛教石窟艺术发展史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影响深远,具有很高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
马蹄寺石窟群
马蹄寺石窟群外景
马蹄寺石窟群最早的洞窟开凿于十六国北凉时期,为敦煌人郭瑀及其弟子所建,历经北魏、西魏、隋、唐、西夏、元、明至清代的开凿或重建。其造像以泥塑为主,圆雕、高浮雕、影塑和彩绘相结合,结构严谨,富丽堂皇。
榆林窟
榆林窟外景
榆林窟始建于初唐,历经五代、宋、西夏、元、清。因与莫高窟关系密切,被称为“姊妹窟”。
榆林窟的壁画艺术在佛教石窟艺术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汉密、藏密结合的画法,殊为罕见。
西千佛洞
西千佛洞外景
因位于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之西而得名。据敦煌遗书记载,西千佛洞始创年代应与莫高窟相近,历经北魏、北周、隋、初唐、盛唐、中唐、五代、沙州回鹘、西夏、元代,是敦煌石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壁画具有鲜明的回鹘时期特点,弥足珍贵。
莫高窟
莫高窟石窟外景
敦煌莫高窟是中国佛教石窟艺术中的杰出代表。据碑文记载,始建于公元366年,历经千年开凿。
敦煌莫高窟融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生动展现了中古时期千余年间的社会生活画卷,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庞大、历史延续悠久、内容丰富、艺术精美、保存较完整的佛教艺术遗存。
公元4世纪至公元14世纪,莫高窟现存735个洞窟,其中492个洞窟保存有壁画和彩塑等文物信息。
※洞窟开凿时间参照古代敦煌建制年表敦煌莫高窟洞窟开凿年表
洞窟形制微缩模型
中心塔柱窟(模型)
敦煌早期流行的主要洞窟形式,是由印度支提(意为“塔”)窟发展变化而成,即在石窟中供奉塑绘佛像的塔柱,以供修行者绕塔观像与礼佛。
禅窟(模型)
供僧人禅修的洞窟,是由印度的毗诃罗(意为“僧院、精舍”)窟发展变化而成。这种形制由小乘佛教的坐禅修行方式而来。僧徒们在寂静的洞窟中端坐冥思,以求解脱。
殿堂窟(模型)
殿堂窟作为修行者礼佛的场所,其形式受到中国传统殿堂建筑的影响,是隋唐洞窟最基本的形制,一直延续至莫高窟营建结束。
大像窟(模型)
因洞窟中巨大的弥勒佛坐像而得名,人们在高大的空间内,仰视尊像,倍感庄严。
涅槃窟(模型)
涅槃窟因窟内塑有涅槃像而得名。“涅槃”就是修真悟道,成无上正觉,解脱生老病死和轮回之苦,进入不生不灭的境界。
中心佛坛窟(模型)
洞窟基本以殿堂式为主,靠近后壁凿有背屏,中央设佛坛,佛坛四周与四壁之间有通道可以绕行,四壁均不开龛。
尊像画
尊像画是供信众礼拜瞻仰的佛教图像,主要包括以佛为主体的说法图以及菩萨、佛弟子、诸天、护法神等。
说法图
莫高窟第322窟
初唐(公元618-712年)
故事画
本生故事画:讲述释迦牟尼佛在过去世的轮回中,忍辱牺牲,救世救人的故事。
佛传故事画:讲述释迦牟尼佛从降生、出家、悟道、说法至涅槃的生平事迹。
因缘故事画:讲述释迦牟尼佛以因果报应之说度化众生的故事。
尸毗王割肉贸鸽
莫高窟第254窟
北魏(公元386-534年)
经变画
“经变”意为佛经的“变相”。广义指凡依佛经绘制的图画;狭义指将一部或几部佛经的内容绘制为首尾相衔,情节完备的宏篇巨制。
西方净土变
莫高窟第220窟
初唐(公元618-712年)
佛教史迹画
佛教史迹画表现的是佛教在传播过程中,根据相关历史人物、事件以及佛教圣地和灵异感应事迹绘制的图画。
佛陀晒衣石史迹画
莫高窟第323窟
初唐(公元618-712年)
装饰图案
洞窟中的装饰图案主要包括石窟建筑装饰(包括藻井、平棋、人字披、地面花砖等),壁画装饰(包括边饰、人物服饰、建筑和器物装饰等),以及塑像服饰和佛背光装饰。装饰图案随时代而异,主要有花草、莲荷、枝叶、蔓藤、果实、火焰、星辰、云气、狮虎、飞马、龙凤、鸟禽以及飞天、化生童子等。
莲花飞天藻井
莫高窟第329窟
隋(公元581年-618年)
供养人像
供养人像是为出资开窟造像的功德主及其眷属在窟内绘制的礼佛画像。其中供养人题记、衣饰妆容、身份族属等内容是珍贵的历史资料。
女供养人像
莫高窟第9窟
晚唐(公元836-907年)
深圳博物馆春节“不打烊”
留深过年
来一场敦煌之旅吧~
展览名称丨交流·互鉴——敦煌石窟与河西走廊的丝路艺术
展览时间丨2021.12.31-2022.3.20
展览地点丨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第一专题展厅及中厅
定点讲解时间丨待恢复
可点击关注本微信公众号,回复【开放时间】【场馆地址】【预约】【讲解服务】获取相关信息
戳这里为我加颗小星星★
“星标”我才能更方便接收我的消息哦
深圳博物馆
你与深博只差一个关注呦~
—展馆地址—
:深圳市福田区同心路6号
:深圳市福田区市民中心A区
:深圳市福田区福中路184号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深圳市当代艺术与城市规划馆四楼、五楼)
:深圳市罗湖区南庆街13号
—开放时间—
深圳博物馆历史民俗馆、古代艺术馆:
开放时间10:00-18:00(17:3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开放,重要节假日后的第一天闭馆)
深圳改革开放展览馆:
开放时间10:30-17:30(17:00停止入场,周一闭馆,重要节假日期间开放,重要节假日后的第一天闭馆)
东江游击队指挥部旧址暂时闭馆
—官方新媒体平台—
订阅号
深圳博物馆
喜马拉雅
听见深博
微博
深圳博物馆
—官方网站—
https://www.shenzhenmuseum.com/